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市农业农村委结合“三农”工作实际,在“学思用”上做文章,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拓展精神思悟,笃行实践运用,让党代会精神在“三农”领域生根开花,为推进天津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和持久的精神力量源泉。
一、在“学”字上下功夫,深化“精神”武装
市农业农村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化“精神”武装上用实力,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新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一是抓“关键少数”带头学。系统各单位党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方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党代会精神”开展专题研讨,党委(党组)班子成员结合“四个走遍”走上讲台,开展专题辅导授课75场,以走在前列、当好表率的实际行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的领学促学作用,引领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精神”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二是抓“绝大多数”普遍学。在确保疫情防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三农大讲堂”“党课开讲啦”理论学习品牌效应,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读书班、处以下党员干部职工轮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和局级以上领导授课讲学,结合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要求,查找发展短板,剖析问题原因,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举措,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党外人士多思多想,为“三农”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三是抓“主题活动”融合学。结合“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开展“参观红色基地·重温革命岁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系统转业退役军人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汲取信仰力量,教育引导大家勿忘天津昨天的苦难辉煌,珍惜天津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天津明天的伟大梦想。开展以“机关党支部联村、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共促乡村振兴、共促富民强农”为内容的“双联双促”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宣讲解读党代会精神,解决乡村振兴中难点、痛点问题,实现共建共育,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增效。
二、在“思”字上求转变,凝聚“精神”力量
“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环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市农业农村委认真对照党代会提出的新目标、新部署和新要求,在深思熟虑上下功夫,力求“三个”转变,把党代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推进乡村振兴澎湃发展的“精神”力量。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求转变。思路决定出路。结合天津实际,找准“三农”主攻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按照“三美四乡”的建设标准,由全面铺开向创建示范村和扶持经济薄弱村转变,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了“抓两头,促中间,带全面”的工作思路,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扶持800个经济薄弱村、带动其他村庄加快发展,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积极打造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助力建设“美丽天津”。二是在干部使用上求转变。思路确定后,干部是关键。针对机构体制编制改革后处级领导干部老龄化的现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具体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的若干措施(试行)》,将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纳入干部队伍建设长期规划。通过自主招录、遴选、调任、接收军转干部等方式引进年轻干部17名,提拔优秀年轻处级领导干部10名,交流轮岗年轻干部22名,使处级领导干部由老龄化向年轻化转变,实现年轻干部多岗位历练,全面激发年轻干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性、创造性,喷发出年轻的朝气,激发出向上的力量。三是在思想宣传上求转变。思想宣传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市农业农村委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导向,把传统单一的宣传向新媒体融合的模式转变,以“节目起点高、展现亮点多、创新落点实”的精品思路,与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联合推出“乡村振兴话发展——落实党代会精神镇街书记访谈”节目,邀请15位涉农区镇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走进短视频录制场景,通过访谈与展示相结合、宣讲与分享相结合,把“三农”与媒体相融合,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向基层一线延伸、向田间地头拓展,聚焦乡村振兴,推介本街镇的特色好物、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线路,展示“三农”高质量发展成果。截止节目结束,平均每期节目关注度近2万人次,传播总计超过30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在中央新闻媒体、新媒体,市级新闻媒体等重要版面刊发报道1700余篇次,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在“用”字上求实效,笃行“精神”实践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市农业农村委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运用到“三农”领域的实践中,做起而行之的开拓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建功立业的创业者,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一是创新党建引领。办好“三农”的事情,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市农业农村委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政治担当,坚定打造“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广泛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三个一线”活动,创新推出“5+N”党建工作品牌、“1+13”党建年度指导文件下发机制,有力推动了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群团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作用,精心组织“进乡村、结对子、察实情、促振兴”青年干部实践调研活动,举办“强国复兴巾帼梦 乡村振兴勇担当”先进典型讲颂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干部职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二是汇聚人才蓄力。坚持天津才“三农”用,把扎实推进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作为加强全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制定优势资源筛选机制,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本土培育与外来引进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汇才智”,力争在小站稻、黄瓜、花椰菜、肉羊等优势种业上取得新进展。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构建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系统支持政策,采用“1+2+3+X”运行模式,汇聚百名农业领域专家、266家农业领域单位成员,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服”高效联动、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活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中、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制定研讨交流机制,搭建人才交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合作、金融支持、政府支持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全产业链发展,为乡村振兴“创业绩”。三是推进“三农”发展。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谋“三农”、抓“三农”,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工程,从编制发展规划到制定地方标准,从组建研究院到成立产业联盟,小站稻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构建,全市种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100万亩,“金稻919”“津原U99”等优质稻品种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全力推进种业振兴发展,建设提升16个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成国家级种业科研、生产基础设施,培育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70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981个,授权植物新品种128个,认定水产新品种11个,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66个。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美丽田园乡村。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使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象化,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来源: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